5月3號杭州國安公布馬某某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網友的第一反應就是杭州的某位富豪,直到晚上消息被查明后才發現馬某某為科技公司的一家總經理。這也讓眾人松了一口氣,不過對于馬云的討論卻沒有結束,相對于之前馬云低調了很多,但并不代表他就不會受到關注,由于阿里在美國股票暴跌,損失慘重的投資者聯合起來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馬云給他們一個交代。
起訴馬云
這件事情雖然是現在爆出來的,但問題的發生還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
2019年之前,阿里巴巴的發展正當旺盛,國內外市場一片向好,馬云更是蟬聯中國首富的寶座,如此具有前景的企業自然也引來了不少投資者的青睞。隨后馬云退休,不再擔任阿里巴巴董事長職務不少人還在贊嘆馬云這是激流勇退。
隨著馬云的退休,阿里的發展也不似往日高調和繁盛一些,負面消息也隨之發生,而這些都影響著他的股價。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當時賺了錢現在虧了,在股市中再正常不過了,然而美國投資者似乎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2021年他們向美國南區聯邦法院發起針對阿里巴巴的集體訴訟,今年4月22號更是將馬云也列入訴訟名單中。
為什么股價暴跌?
作為國內互聯網巨頭,即使存在一些負面影響,也無法動搖他的根基,為什么阿里巴巴的股價跌得這么厲害呢?
這牽扯的不再是美國金融了,中美貿易戰期間,包括阿里在內的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被列入了實體名單。美國政府參與其中,一些跟在美國之后的企業和投資人自然不敢看好阿里。數據顯示由于美國政府的種種打壓,阿里巴巴的總市值縮水超10,000億,蒸發6200多億,在整個美股市值的前10名中,已經看不到阿里巴巴的身影了。
事實的真相已經很明確了,并不是阿里的發展出現了問題而造成股價暴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國當局,然而那些起訴阿里的投資者們還是恬不知恥的賊喊捉賊。
美國的真實目的
上一個被這樣打壓的企業還是華為,華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而現在這樣的情況,幾乎同步在阿里身上上演,美國當局的目標很明確了,就是要針對中國的互聯網高科技公司進行打擊和制裁,從而讓他們的企業更好的占領全球市場。華為是搞實業的,我們還能想得過去,阿里巴巴和馬云為什么也值得美國這樣子動手呢?
對于消費者來說,阿里是個購物平臺,能夠讓人們足不出戶地買到想要的東西,并且送貨上門。之所以如此方便,主要是因為背后涉及到更多先進的領域,比如云計算、芯片研發、大數據分析等,不信你仔細想想,雙11這種大型活動淘寶基本上沒有卡殼過。
如果美股造成阿里股價大跌,限制阿里的發展,那么不但會遏制我國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的發展和使用,還會打擊我國在互聯網高精尖技術方面的應用和開發。
至于馬云。他在阿里的作用和人任正非在華為的作用是一樣的,都屬于企業的精神領袖,對美股投資者來說他們代表著企業的形象,他們的名聲臭了,那么不用吹灰之力,企業的發展也就不盡人意了。
從這幾方面來看,不是馬云在美國攤上事兒了,而是美股投資人要故意“碰瓷”,利用國際輿論營造出負面的阿里巴巴和馬云,畢竟股市是極為脆弱的,一有風吹草動不是暴漲就是暴跌。今天的港股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美國當局既有這個心思,但他的目標絕不會只在華為和阿里巴巴身上,而這也意味著我國其他的高精尖公司將面臨類似的困難,但無論怎樣,我國的企業也不能“賣身求榮”,像滴滴打車那樣的行為就不可取,這不但得不到榮譽,在國內也無法生存。
面對越來越無恥的美國政府,我們除了謾罵和憤怒之外,還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升級產業制造,從被動走向主動,雖然這過程會很艱辛,也會受到他們的關注,但從長遠來看,這對國家和企業的發展都是極有利的。阿里和馬云雖然被起訴訟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美國對他們技術的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