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輩對中國制度和思想的探索與實踐(五):南宋和元朝

日期:2023-02-13 11:17:5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在戲劇世界里,他們可以肆意想象。作為下沉到市井鄉野的儒家文化替身的戲劇,承擔起了文以載道、助成教化的使命。目不識丁的普通百姓,無法通過讀書明理,但可以通過戲臺上善惡忠奸的故事,對忠孝仁義,建立起樸素的認識。

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破。

1279年,忽必烈滅南宋。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每一個偉大的、成功的、和睦的家庭背后,總會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后,也會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只是,中國歷史上,給她們的筆墨,往往很少。

成吉思汗的大兒子窩闊臺繼位,窩闊臺之后其子由貴繼位,由貴之后,成吉思汗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蒙哥在進攻南宋的釣魚城時受傷去世(此處被歐洲人稱為上帝折鞭之處),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最終忽必烈勝出。

1271年,忽必烈建元,國號大元,劉秉忠獻上的這二字,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劉秉忠督建的元大都,依據《周禮?考工記》記載的古代國都規制營建,規模跟盛唐時的長安城幾乎相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中小巷“胡同”的叫法,一直流傳至今。

忽必烈周圍聚著不少能人異士,有國師八思巴、漢人劉秉忠和姚樞,等等。

國師八思巴是青藏高原藏地的佛教領袖。青藏高原區域在元之前被泛稱為吐蕃,是因為唐朝時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而得名。吐蕃王朝瓦解后的三百多年里,大大小小的教派分別割據,都沒有出現統一的政權。以日喀則為中心的薩迦派,是比較具實力的一支地方政權。具有政治遠見的薩迦班智接受了受封河西的蒙古大汗窩闊臺二皇子闊端的和談邀請,去了涼州,達成吐蕃成為蒙古屬地,闊端認可薩迦派在西藏各教派中的領導地位,薩迦班智擔任藏區佛教領袖。

【圖片來源于網絡】

1251年,八思巴繼承薩迦班智的衣缽,成為繼任教主。八思巴奉忽必烈的命令,以藏文字母為藍本,結合漢字、畏兀字的書寫習慣,創制了一套方形豎寫的拼音字母為蒙古新字,近代學術界稱其為“八思巴文”。

1269年,忽必烈頒行蒙古新字。

1280年,八思巴在薩迦寺圓寂,享年46歲。

在元朝,西藏地區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地方行政區域。

自成吉思汗開始,經窩闊臺、蒙哥再到忽必烈,歷三代七十余年,終結了西遼、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等政權各據一方的分裂局面,繼隋唐之后,再次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疆域空前遼闊,東土山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到貝加爾湖,南至暹羅,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

忽必烈和大元,讓中國的大一統歷史傳統,再次得到延續。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