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穩慎推進,探索長護險制度體系

日期:2022-12-12 11:13:03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16年,南通成為全國首批長期護理保險制度15個試點城市之一。

作為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南通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決心,積極推進改革試點。7年來,堅持將長期照護保險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進行探索,既率先破題、先行先試,又循序漸進、審慎推廣,建立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醫養結合、醫護結合”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并作為獨立的社會保險“第六險”,列入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2014年起步,2015年初步建立,2016年實施,南通把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共享發展改革成果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尤為強調以社會化照護服務為主,體現政府履行織密社會保障網絡、兜底民生之職責。

“照護”更體現在對失能、失智人員生活照料上,確保缺乏自理能力的人員能根據個人的優先選擇保持最高可能的生活質量,并享有最大可能的獨立、自主、參與和尊嚴,做社會真正需要的“有溫度的養老服務”,這更貼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

以居家照護為主?;诶夏耆说拈L期照護需求由家庭不斷外溢到社會的這一現實,南通在制度設計時注重尋求家庭照護與社會照護有機組合,并向居家服務傾斜。通過照護基金購買服務、給予補助,將潛在的長期照護需求轉變為有效需求,鼓勵失能人員及家庭通過購買上門照護服務來實現居家照護,推動形成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四方聯動、各盡其力的養老服務主體。

保障公平且適度。南通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堅持城鄉一體化全覆蓋原則,更好體現共濟互助的社會保險精神。2019年,制度覆蓋全市730萬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目前,全市85%的失能人員選擇居家,同時享受3項待遇,即每月1100元的自選套餐式上門服務,不同失能等級每天8元到15元不等的家庭照護補助和每年6000元、8000元的輔助器具服務。15%的失能人員入住社會化照護機構,按床日享受每人每天40元到70元不等的長期護理費。對9類救助對象傾斜保障兜底線,除個人自付部分予以免除外,待遇支付標準增加20%。

“獨立”,彰顯制度建設長效

南通在試點之初就將長期照護保險作為獨立險種來建設,緊扣現行社會保險制度框架,借助而不依附于基本醫療保險,與其相對獨立、相互銜接,獨立設計、獨立推進、獨立運行既防止了制度碎片化風險,又實現了風險的最大化分散,從而保證新制度的可持續性。

多元化動態籌資機制。遵循社會保險大數法則,建立起照護保險與醫療保險同步的參保機制和政府補貼、醫保統籌基金籌集、個人繳納、社會捐助“四源合一”的多元化動態籌資機制。目前的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個人繳納30元,醫保統籌基金籌集30元,政府補助40元,且財政全額補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職工家庭等困難人員。

獨立化統一管理運行。南通在保障范圍上,厘清與基本醫療保障的關系,側重于生活照料,以生活照料為主,而在醫療機構住院治療期間發生專業的醫療護理仍屬于醫療保險保障范圍。除征繳跟從醫保、借助醫保以外,支付、管理等均獨立運行,既有利于基金征收,也避免不同險種相互擠占,可有效保障制度的穩定可持續。

在管理機制上,全市范圍實行政策、待遇、經辦、信息、標準、服務等六統一,避免碎片化、差異化。

南通在試點之初就將長期照護保險作為獨立險種來建設,緊扣現行社會保險制度框架,借助而不依附于基本醫療保險,與其相對獨立、相互銜接,獨立設計、獨立推進、獨立運行既防止了制度碎片化風險,又實現了風險的最大化分散,從而保證新制度的可持續性。

多元化動態籌資機制。遵循社會保險大數法則,建立起照護保險與醫療保險同步的參保機制和政府補貼、醫保統籌基金籌集、個人繳納、社會捐助“四源合一”的多元化動態籌資機制。目前的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個人繳納30元,醫保統籌基金籌集30元,政府補助40元,且財政全額補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職工家庭等困難人員。

獨立化統一管理運行。南通在保障范圍上,厘清與基本醫療保障的關系,側重于生活照料,以生活照料為主,而在醫療機構住院治療期間發生專業的醫療護理仍屬于醫療保險保障范圍。除征繳跟從醫保、借助醫保以外,支付、管理等均獨立運行,既有利于基金征收,也避免不同險種相互擠占,可有效保障制度的穩定可持續。

在管理機制上,全市范圍實行政策、待遇、經辦、信息、標準、服務等六統一,避免碎片化、差異化。

“混合”,創新經辦管理模式

南通把照護保險經辦服務的可及性作為實現政策目標的基本條件,探索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經辦,采取購買第三方服務經辦與政府部門監督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構建起一套適應“社區為依托,家庭為主體”發展要求的照護經辦和管理服務體系。

創新第三方經辦模式。2016年,公開招標遴選商業保險公司,中標的商業保險公司聯合組建照護保險服務中心,作為第三方經辦機構,采用“運行風險共擔、保險事務共辦、管理費率固定、年度考核退出”的管理模式,具體承辦申請受理、上門評估、待遇給付、服務監督等一系列事項。

服務中心還下沉街道,設立“照護經理”,負責政策宣傳咨詢、代辦申請、追蹤服務質量、處理爭議投訴等,提升服務效能和滿意度。

依規實施規范化監管。南通先后出臺定點照護服務機構協議管理辦法、考核辦法、誠信服務信用等級管理辦法等,使監管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繪制經辦業務流程圖,對排查出10多個重點環節的主要風險點實行雙人復核制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體系。

制定60多項可量化的考核指標,建立誠信服務信用等級,考核結果與誠信保證金結算掛鉤。引入智能化手段,實現失能評定、輔具配送、義工服務、稽核調查等均可在線辦理、全市通辦。

南通把照護保險經辦服務的可及性作為實現政策目標的基本條件,探索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經辦,采取購買第三方服務經辦與政府部門監督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構建起一套適應“社區為依托,家庭為主體”發展要求的照護經辦和管理服務體系。

創新第三方經辦模式。2016年,公開招標遴選商業保險公司,中標的商業保險公司聯合組建照護保險服務中心,作為第三方經辦機構,采用“運行風險共擔、保險事務共辦、管理費率固定、年度考核退出”的管理模式,具體承辦申請受理、上門評估、待遇給付、服務監督等一系列事項。

服務中心還下沉街道,設立“照護經理”,負責政策宣傳咨詢、代辦申請、追蹤服務質量、處理爭議投訴等,提升服務效能和滿意度。

依規實施規范化監管。南通先后出臺定點照護服務機構協議管理辦法、考核辦法、誠信服務信用等級管理辦法等,使監管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繪制經辦業務流程圖,對排查出10多個重點環節的主要風險點實行雙人復核制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體系。

制定60多項可量化的考核指標,建立誠信服務信用等級,考核結果與誠信保證金結算掛鉤。引入智能化手段,實現失能評定、輔具配送、義工服務、稽核調查等均可在線辦理、全市通辦。

“漸進”,昭示穩慎推進的改革定力

始終堅持循序漸進、穩慎推進的探索策略和踐行機制,通過探索新制度的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階段性總結試點經驗,完善制度方案,尋找規律,確立起一系列與長期照護保險有關的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付標準、考核標準、評估主體標準等在內的標準體系,為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形成和落地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低水平起步,循序漸進。2016年,首先在主城區試點,后逐步擴大到縣,到2019年底,制度實現全市域城鄉一體化全覆蓋。保障待遇與失能程度也是一個逐漸推展的過程,即從重度擴大到中度,從失能擴大到失智。2017年將中度失能人員納入保障范圍;2018年將重度失智人員納入保障范圍。

服務范圍、社會化照護機構類型及居家上門服務套餐可選擇范圍逐步拓展,支付標準穩中有升。如居家上門服務套餐從2016年的兩個安康系列,發展為如今的5個系列14個套餐,包含洗頭洗澡、進食排泄、口腔清理、泡腳按摩、血壓血糖測量、褥瘡護理等33種項目。

以發展眼光,向前延伸。如今,南通正把長期照護保險置于“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的全局之中,致力于服務體系更加完善。2018年3月,出臺《關于鼓勵義工參與基本照護保險服務的意見》,打通義工參與照護服務渠道,拓展志愿服務領域,讓義工成為照護保險服務體系的一大補充力量。

2019年,制度探索向預防延伸,通過失能失智知識普及、風險人群篩選,以及針對性的干預,延緩老年群體失能失智的發生,把老人的健康管理向前推進。2020年起,開始引導鼓勵居家服務人員持證上崗,持續組織開展照護服務技能競賽,提高照護服務水平。

南通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實施7年多來,有效改善了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命周期,減輕了失能家庭經濟負擔。照護機構中有19%的失能人員從醫療機構監護床位轉出,節約了醫?;鹬С?。

同時,有效拉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全市照護機構擴大到9類,新增350家,投資總額超過3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2萬人,穩經濟、促發展的制度功能日益凸顯,社會綜合效應充分顯現。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南通將以包容匯通、敢為人先的精神,進一步先行先試,不斷完善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和經辦管理體系,為全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勇當開拓者。

始終堅持循序漸進、穩慎推進的探索策略和踐行機制,通過探索新制度的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階段性總結試點經驗,完善制度方案,尋找規律,確立起一系列與長期照護保險有關的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付標準、考核標準、評估主體標準等在內的標準體系,為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形成和落地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低水平起步,循序漸進。2016年,首先在主城區試點,后逐步擴大到縣,到2019年底,制度實現全市域城鄉一體化全覆蓋。保障待遇與失能程度也是一個逐漸推展的過程,即從重度擴大到中度,從失能擴大到失智。2017年將中度失能人員納入保障范圍;2018年將重度失智人員納入保障范圍。

服務范圍、社會化照護機構類型及居家上門服務套餐可選擇范圍逐步拓展,支付標準穩中有升。如居家上門服務套餐從2016年的兩個安康系列,發展為如今的5個系列14個套餐,包含洗頭洗澡、進食排泄、口腔清理、泡腳按摩、血壓血糖測量、褥瘡護理等33種項目。

以發展眼光,向前延伸。如今,南通正把長期照護保險置于“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的全局之中,致力于服務體系更加完善。2018年3月,出臺《關于鼓勵義工參與基本照護保險服務的意見》,打通義工參與照護服務渠道,拓展志愿服務領域,讓義工成為照護保險服務體系的一大補充力量。

2019年,制度探索向預防延伸,通過失能失智知識普及、風險人群篩選,以及針對性的干預,延緩老年群體失能失智的發生,把老人的健康管理向前推進。2020年起,開始引導鼓勵居家服務人員持證上崗,持續組織開展照護服務技能競賽,提高照護服務水平。

南通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實施7年多來,有效改善了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命周期,減輕了失能家庭經濟負擔。照護機構中有19%的失能人員從醫療機構監護床位轉出,節約了醫?;鹬С?。

同時,有效拉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全市照護機構擴大到9類,新增350家,投資總額超過3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2萬人,穩經濟、促發展的制度功能日益凸顯,社會綜合效應充分顯現。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南通將以包容匯通、敢為人先的精神,進一步先行先試,不斷完善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和經辦管理體系,為全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勇當開拓者。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于2022年第25期《民生周刊》雜志

作者:陳春柳 張勁松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旗下融媒體平臺。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