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發布:上市公司、國企、互聯網企業職工福利保障最高
11月23日,2016年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CEBI)在北京發布。根據調查結果,2016年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為70.4,整體處于“基礎水平”區間的中間位置。
國企、有工會的企業、上市公司和互聯網企業的職工福利保障水平較高。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企業最高(72.1),外商獨資企業次之(71.0),而民營企業最低(69.0)。從有無工會的角度上來看,有工會企業的職工福利保障指數高達71.7,遠高于無工會企業的67.0。此外,上市公司的職工福利保障指數(72.4)高于非上市公司(69.1);互聯網企業(71.5)高于非互聯網企業(70.0)。
調查顯示,企業提供福利保障項目時往往“重激勵”、“輕保障”,公平性指數偏低。大中城市企業都向職工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福利保障項目,但也為此設置了較為嚴格的進入條件,并不是所有職工都能滿足條件享有這些福利保障,企業提供這些福利保障項目時更多考慮的是“激勵”作用,較少地考慮了“保障”作用。
CEBI是中國的首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指數選取我國36個大中城市開展調查,指標體系設計涵蓋全面,覆蓋中國職工福利保障的“兩側”(福利保障供給側與需求側)、“四方”(政府、企業、個人、福利保障產品提供商)、“一體”(福利保障產品自身),全面反映我國職工福利保障狀況。
本次調研還兼及我國職工福利保障領域中長期護理、社保降費、稅優保險等熱點問題。針對老齡化的日益加深及新醫改的推進,有高達77.5%的受調查職工愿意在現有社會醫療保險基礎上增加一定繳費,承擔晚年可能產生的部分長期護理費用。35-39歲的職工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的意愿最強,支持率為83.0%。為此,有關專家建議,政府盡快統一模式,并對一些制度標準做出明確規定。
今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發布《關于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對此,超過9成受訪企業已經或在今年內將落實社保降費政策,降費節約成本最傾向用于品牌或產品營銷上。已經落實該項政策的企業表示,這一政策具有一定減負效果,但并不顯著。政府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手段促進民營企業職工的福利保障建設的完善,提升全社會職工福利保障公平性。
對于購買商業健康險的個人能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職工的知曉度有待提高。調查發現,已經購買該保險產品的職工比例為11.4%,沒有購買但有意愿購買的職工比例高達56.6%。專家建議,政府應在過去注重宏觀政策的基礎上,推出更為精準的調控和引導的政策,撬動商業保險發展的杠桿。
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趙世洪指出,指數的發布,對于推動行業和企業提升職工福利保障水平、開展職工社會保障公益活動具有積極作用,對工會活動的開展和完善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各級工會要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快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表示,此次發布的職工福利保障指數已成為國內首個衡量職工福利保障狀況的綜合性指數,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的決策支持、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支撐,具有非常深刻和直接的社會價值、行業價值和研究價值。
該指數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關系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制定,由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