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名為《臥底老板》的真 人秀曾紅極一時,節目中知名企業高管偽裝成普通員工參與基層工作,發現日常工作中被掩蓋的問題,從而達到提升管理的目的。能夠臥底基層、事必躬親的老板當 然是有限的?,F實中,大部分高管時間寶貴,如何及時掌握基層工作的真實情況呢?此時走動式管理被推為最佳解決方案。走動式管理能否幫助彌補管理漏洞?讓我 們來看看來自平臺的觀點。
走動的利弊之辯
和其他的管理策略一 樣,走動式管理并非解開所有管理問題的金鑰匙。在實施過程中,發揮其優勢的同時需避免走進誤區,資深用戶時慶明確指出:其實,走動式管理并非新 鮮的管理理念, 下基層,搞調研 、 深入實際,了解真實情況 是我們中國企業的一貫要求。他總結出走動式管理的四大優勢:
了解情況。不下一線親自走走,管理就像霧里觀花,心中沒底。部分下級喜歡報喜不報憂,出現問題想自行解決,不及時上報,可能會給公司整體管理造成被動。
加強溝通。 走動中和各級的交流就是溝通。直接的溝通,可以掌握及時、可靠、全面的信息,為今后的準確、果斷地決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交流情感。經常下基層,可以和一線員工直接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促進上下級間的情感交流,消除一些由于隔閡而產生的誤會和誤解,建立相互間的信任,決策考慮的面更廣、更全面。
監督工作。實行走動式管理,同時也是對公司的各項工作進行的一次檢查,特別是對直接下屬的工作進行的一次復查。有利于督促下屬更主動、積極地工作。
同時時慶也提醒我們,走動式管理的優點很明顯,但也存在四個不容忽視的弊端:
干擾工作。走動式管理可能會打擾下屬工作安排,干擾正常工作,影響下屬的決策,造成不必要的分心。
越級指揮。走動式管理經常會遇到越級匯報,隨即會做出一些越級的指揮,影響正常的決策和工作。
表象迷惑。走動式管理可能會使部分下屬在表面工作上下功夫,迎合上司的喜好,使得上司有可能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
流于形式。走動式管理沒有具體工作要求、標準和考核,時間一長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變成了 雞肋 。
談到走動管理的弊端,資深博主何春盛老師也深有體會 管理者以走動管理之名深深地介入公司每一個層面,讓部門主管不知所措,公司指揮系統出現 混亂,更有甚者將公司發展為一言堂,這絕非公司發展之福。 制定決策、分工設職,讓所有的主管層層負責,發揮所長,是上級主管該做的事,千萬不要親歷親 為,和下屬搶工作,這樣只會讓下屬為難,使之愚民化。 許多剛升任主管的人,習慣扮演執行者的角色,不知道運用團隊的力量,結果是自己忙死、下屬因為沒有發揮的空間無所適從。
時慶和何春盛 老師所說的 越級匯報 與 越級指揮 是不是走動式管理的弊端?這一點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用戶 謝惠生 持反對觀點 這不是走動式管理所特有的,與其關系 不大。 用戶 beeant 也表示贊同:越級匯報和越級指揮并不是因為 走動式管理 才會出現,這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和個人職業素養問題,所以不能稱之為 走動式 管理 的弊端。如果 走動 常態化了也就不存在打擾員工一說。日常工作被打斷的因素很多,如果領導的到來變得那么重要,這種企業的文化或者管理者本身就存 在問題了。出現 干擾工作 ,那么也正是 走動式管理 發現企業潛在問題的優勢,并非弊端而是收益。走動式管理,實際上只是讓高級管理者多了一條收取企業 管理的信息渠道,不存在弊端一說,如果說真有弊端,那正是企業管理隱患的反映。
變打擾為幫忙
走動 會不會形成 打擾 ?針對兩種不同的觀點,用戶 營銷 管理 學習 實踐 給了我們另一個視角。 走動式管理是以不打擾下屬正常的工作為前提,最好是悄悄進行。對企業操作中各流程及環節進行記錄觀察。了解員工精神狀態,傾 聽基層反饋,從細節中了解企業所處狀況,再回到管理職位上做出制度政策乃至戰略上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