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漳州市醫院官網
對此,福建漳州市政協委員、漳州市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陳建東建議結合漳州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服務人口數量、交通條件、服務半徑及未來城市發展等因素,科學制定漳州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一條可行的范式參考。
同時,建議 提升人員薪酬待遇,在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系列高級職稱比例的同時,可 按照醫療技術人員編制內外同崗、同酬、同繳職業年金、同享退休待遇的思路,不斷提升編外人員薪酬待遇。為了更好地保障編外人員工資福利,各地財政可對統一招聘的編外醫務人員,給予適當的財政資金補助,讓編外醫療技術人員吃下“定心丸”,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與醫務人員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
全國政協委員張洪春
將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保健醫療部主任、中醫部主任張洪春看來,石家莊患者的確診過程和流調行程軌跡,都暴露出我國疫情防控的最大短板其實在鄉村,這讓他陷入了思考:鄉村疫情防控的短板其實也是我國衛生事業的短板,那如何去解決疫情防控過程中的短板問題?他認為應該把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納入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
圖片來自:人民政協報
張洪春建議,應從制度上強基層,特別是加強村、鎮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建設。
比如,可以建立村、鎮衛生人才及上級綜合醫院人才的雙向流通制度,保障村、鎮衛生人才能夠定期去上級醫院進修且進修時可以享受上級醫院的待遇,而對于下沉到基層的醫生給予保留甚至高于原單位的待遇,來鼓勵人才的雙向流通。
同時,基層醫院的設備配備也要與人才成長和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同步,讓村鎮的衛生人才有事兒干、能干事兒,且收入有保障,他們才愿意留下來。
四川成都市政協委員李毅
把常見慢病“認定環節”下沉
成都約有380余萬人患高血壓病,150余萬人患糖尿病,其中絕大多數均需要門診終身治療。雖然成都從三級醫療機構至社區醫療機構均有參與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均可以辦理特殊疾病門診,但“認定環節”仍限定在“三級醫療機構或縣級公立醫療機構”。
四川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天府新區社區治理和社事局衛健處副處長李毅認為,當前高血壓、糖尿病特殊門診認定環節把社區醫療機構排除在外,是對當前社區醫療機構技術水平的否定,不利于分級診療的落實,也不利于社區衛生工作的開展。
圖片來自:界面新聞
他建議,把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特殊門診辦理過程中的“認定環節”下放到符合條件的社區醫療機構。
“一是可以減少老百姓在辦理特殊門診時在“三級醫院或縣級公立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間的往返,更便民。
二是有利于培養老百姓對社區醫療機構的信任和推動分級診療的落實,讓大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回到社區治療,從而減輕醫療負擔,更利民。
三是可以促進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社區管理率提高,讓社區衛生工作更實用?!?/p>
他認為此舉將促進醫療資源更有效地均衡配置。
醫務人員的待遇,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特別是編外護士這個群體,她們殷切期待著改變。我為這些議題投一票!
責任編輯: